冬日的复旦村,新修的灌溉水渠蜿蜒田间,为丰收滋润沃土;新建的排水沟静卧屋旁,解百姓“雨天愁”;新装的水坝护栏环绕水坝一侧,护村民平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变化,源于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组织振兴。自治区审计厅派驻武宣县复旦村工作队将建强村党组织作为首要任务,让“党建+”成为破解发展难题、凝聚人心的金钥匙,让党旗红牵引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党建+联动”激活组织新动能。组织有活力,发展有动力。驻村工作队从创新党组织生活破题,打破村域界限,组织复旦村与邻村新学村两个村党组织联合开展“跨村联建”主题党日活动,共赴黄皮果产业基地交流取经,携手举办国庆联欢晚会丰富干部群众文化生活。通过党建引领,不仅拓宽了发展视野,更促成了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为产业振兴打开新思路。同时,工作队注重党组织梯队建设,精准培育后备力量,年内2名预备党员转正,1名同志成为预备党员,1名积极分子被列为积极分子培养对象,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这支扎根田间地头、深入村组巷陌的队伍,成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先锋力量。
“响应链+快处置”提升治理新效能。高效的响应机制,是党组织战斗力的“试金石”。每当发现村里出现邻里纠纷苗头,村党组织、驻村工作队及时响应,由第一书记、老党员等组成的服务专班迅速介入,并与镇政府处纠力量协同,快速促成双方和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这套快速响应机制,同样应用于民生方面工作,驻村工作队走访中发现湾龙屯新建水坝缺失护栏后,迅速上报安全隐患,立即开展协调工作,短时间内将防护栏安装到位。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一条清晰的“组织响应链”高效运转,极大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
“服务+关爱”凝聚发展向心力。由驻村工作队牵线成立的复旦村红十字会成为服务群众新平台。这支由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组成的队伍,为复旦村定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走访关爱困难群体,把党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持续深化组织服务与乡村振兴相融合,让振兴力量在基层凝聚,让公共服务深入和贴近广大群众。
“实干+实效”提升群众获得感。组织振兴的成效,最终要落在“实事”二字上。驻村工作队用“脚步”丈量民情,将困扰村民多年的汛期降雨屋前积水严重造成出行难的问题列入“急办清单”,并从第一书记经费中投入9万元,建成村中两条崭新的排水沟,根治了群众雨天出行时的“心病”。开展产业验收途中,驻村工作队发现关乎粮食生产的灌溉水渠年久失修,迅速筹集落实5万元经费,300多米渠道得以完成修缮,保障了来年的田间丰收。
党旗红,促振兴。如今的武宣县复旦村,一个以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构建起党建引导、反应迅速、服务有力、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共同体日益坚实。组织振兴的强大动能,正持续转化为群众可知可感的幸福图景,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发展注入不竭的新动力。

图为自治区审计厅派驻武宣县复旦村工作队在验收新安装的水坝护栏

图为自治区审计厅派驻武宣县复旦村工作队查看优质稻种植情况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